来源:黑龙江日报
< >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港台歌星在内地举办演唱会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接连不断。有正当红的,也有过弃的歌星。之前的有3月份苏芮的“北京与你牵手”2004首体20年经典回顾演唱会;4月初姜育恒工人体育馆的“20年经典再回首”;4月底首体林忆莲的“忆莲盛放”;6月份北京工人体育馆谭咏麟、李克勤的“左麟右李”演唱会;新加坡孙燕姿的“年轻无极限”演唱会;7月份是属于张惠妹的;8月份有王菲的“菲比寻常”演唱会;10月份郭富城、张学友又要开唱。
</P>
< > 以上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相信还有很多港台歌星正在酝酿自己的个唱,只不过是还没到进行宣传的时候。</P>
< > 观众群不是问题</P>
< > 有人可能产生这样的怀疑,这么一拨一拨的,有那么多观众吗?可主办方、负责票务工作的部门没有一个不报喜的。稍差点的当属谭咏麟、李克勤的“左麟右李”演唱会,但据有关材料显示也上了7成多的观众。谁让咱中国是人口大国呀,人多力量大,再加上体育场馆也够宽敞,一般能容纳万人以上的场地,哪场个唱下来也少不了多个几千人。其实观众群一直不是演出商们发愁的问题,要是市场不好,这些演出商和不管老的少的歌星,能像赶集似的往一条道上跑吗?</P>
< > 据有关资料显示,演唱会的观众以40岁以内的人群为主,其中年轻人占了特别大的比重。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分看哪个歌星的个唱。现在能够号召各个年龄段的歌迷来捧自己的场的港台歌星并不是很多,现在正在进行巡回演唱会的刘德华应当是最典型的一个。很多人气旺的歌星,观众群就非常广,上至40岁左右的“老观众”,下至十几岁的中学生。如果换了其他人气稍差些的歌星,那去看的观众就会有明显的年龄界限了,比如姜育恒的歌迷是以上世纪70年代的男性为主,蔡琴的观众以中年妇女为主,孙燕姿、王菲就别提了,一律都是小年轻,都是追求时尚的那种。</P>
< > 观众手里有钱了</P>
< > 如今歌星个人演唱会的票价,最贵的上千元,最低的也没有低于100元的,但看似很高的票价也没能挡住观众的热情。有的小歌迷为了看自己所崇拜偶像的演唱会,不惜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和过年的压岁钱一并拿出来买票,即使他们所买的座位是演唱会中最低档的票,离歌星很远,甚至只能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楚台上,他们也无愿无悔。一位才上初中的小歌迷认为,去看歌星的个人演唱会为的不光是和明星零距离接触,更重要的是去感受演唱会现场强烈的气氛,那感觉和在电视上看根本不一样。</P>
< > 之所以港台歌星愿意在内地举办演唱会,正是因为这里有“买”家,这里的钱好挣,有相当具备潜力的市场。举办过的每一场演唱会,哪个港台歌星不是实实惠惠地塞足了腰包才走的。良好的经济利益是港台歌星愿意来内地举办演唱会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家富起来了,舍得在文化娱乐上消费了,从港台歌星演唱会的成功举办,不难看出内地文化娱乐消费市场是多么巨大。</P>
< > 歌星魅力无法抗拒</P>
< > 有胆量在内地开演唱会的港台歌星,大都是有实力的歌手,要不就是当红的歌星,或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唱红了整个中国的歌手。经他们演唱的一些歌曲已家喻户晓,他们大都拥有自己的观众群。名人效应、经典原唱以及非常好的灯光音响、现场效果都是吸引内地观众走进演唱会的原因。一位听完姜育恒演唱会的观众边唱边表示:“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就让他唱才有味,我就是冲着这首歌才买他的票的。</P>
<P> 苏芮演唱会上,苏芮与观众像朋友一样述说内心对歌唱、生活、爱情的感受,动情之处,台上、台下热泪涌动,营造了极好的现场气氛。反观中国内地的许多优秀歌手,能撑起大型商业性个人演唱会的少之又少。新近复出的昔日的“金童”毛宁要开个人演唱会,但只是小型的。有那么广阔的演出市场开发不出来,其中原因很值得反思,到底差哪儿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9 18:06: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