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币 元
积分2248
主题
回帖0
精华
阅读权限30
|
[原创]由向八十年歌手致敬而引发的几点思考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广州<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广州举办一个大概是向八十年代歌手致敬的音乐会。我觉得这个音乐会很有意义,的确应该是表扬一下八十年代的歌星时候了。向使当初没有前人种树,今天乐坛的后人何以乘凉,流行歌曲的文化遗产也就没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此,我向他们致敬之时,顺及谈谈一些个人意见:
第一, 当晚,听说阿伦获得一个殿堂级歌手奖,不是身为伦迷的我卖瓜赞瓜,此奖的确非阿伦莫属。就算梅姐、荣少在世,相比之下,他们都略逊于阿伦,悠想当年“三国演义”,阿伦、梅姐、荣少三国鼎立的黄金时期,都是阿伦处于领先地位的,所以,我觉得阿伦实至名归,今天他得到这个奖,他高兴,伦迷更高兴.
第二, 如果把八十年代的香港乐坛比喻成一部电影,我想,这部电影是以喜剧开始,悲剧结局。当晚,很多获奖的歌星都只能在“天堂”里领奖,这不得不让人握腕叹息,感慨万千。人们常说:天妒红颜,我却说:天负英才。
第三, 本来这样的音乐会,如果在八十年代,就算高考前的一晚,我必准时收看看,这是当年生活中的一件盛事,但现在的心态是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当年无线TVB播出的歌唱节目,巨星煜煜,人才济济,整个乐坛都洋溢巨星的气氛,令人振奋。时至今日,大江东去,浪淘尽,数风流人物,还看谁?前几天,听说陈奕迅愤然离开了英皇,临走前,说了一句:我觉得不会唱歌的人就不应该唱歌。呵,我不知道他含沙射影指的是谁,但至少可以反映象他这样的新一代年青歌手,对现今乐坛也相当不满,他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这个观点用低俗的语言说:现在有口的人都想做歌星,乐坛变成一个玩杂技的大杂烩。
第四,最后, 我想说,自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人类历史以来,有两个人性终极道理是亘古不变的。一是同性相拒、异性相吸;二是物以罕为贵。我们喜欢听八十年代的歌,除了好歌不怕巷子深之外,更重要的是当年有一种更深的草根原因。当年,每逢一位歌星出新歌的时候,你想以最快的时间听到,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我为了第一时间买到(爱情陷阱)这个专辑磁带,走遍了很多地方,最后以3元的高昂代价才购得一盒翻版磁带(还缺少了“此刻你在何处”这首歌)。然而,当时足足高兴了一个月,因为在伦迷同学面前可以威风八面,他们借来听,或是借来手抄歌词,都必先礼下于我,说我本领大(当时的大气环境,流音音乐起步不久,人们经济不发达,社会翻版事业不严重)。横顾今天,想要找歌,或想要找歌词,只须打开电脑,便可纳入硬盘珍藏。那种得之容易失之容易的猎物,在我个人来说,觉得收藏意义不大,人人都有,又何必收藏呢?八十年的歌迷,大多条件能力有限,当听了一首好歌之后,必定千方百计寻找,他们或是托香港朋友买,或是打开收音机用最简单的方法:粗制录音。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要是辛苦换来的收获,必然是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想做时代先行者的前列,走在社会前者永自感光荣的。也正是这种“物以罕为贵”的原始动力,才让人们觉得当年香港乐坛的神秘和绚丽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