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譚詠麟“你知我知”国际网络歌迷俱乐部

快捷导航
查看: 726|回复: 8
收起左侧

[转帖]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4 16: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索尼唱片<br/>  <br/>  代表艺人:王菲,周杰伦,F4,王力宏,蔡依林,莫文蔚,阿杜,黎明,李玟 <br/>  <br/>  追溯新力哥伦比亚唱片公司(Sony Music)的历史,最早哥伦比亚(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于1890年,隶属于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其余为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历史上与宝丽金,贝图斯曼并称为三大唱片集团。该公司1948年制成世界首张12英寸密纹唱片,1965年在伦敦设立分公司,成为横跨欧美的唱片集团。1989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被日本索尼财团以20亿美元收购合并,并废除原有的Columbia和CBS商标,改用全新的Sony Music和Sony Classical商标发行唱片,成为20世纪五大唱片集团之一。索尼唱片旗下拥有Columbia Records、Epic Records、Sony Classical、Leqacy Recording、Sony Nashville、Sony Wonder等多个品牌。 <br/>  <br/>  纵观当今华语乐坛,索尼唱片以其雄厚的实力和众多华语一线歌手的黄金阵容,成为当之无愧的王牌老大。索尼唱片于90年代初在台北成立了新力哥伦比亚音乐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华语乐坛。与当时主流的港台流行乐不同,索尼唱片却是以西化的音乐路线大行其道登陆华语市场。整个90年代,索尼唱片大胆引入R&amp;B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从最早签约瘐澄庆到之后的李玟、柯以敏、王力宏,他们无一例外的坚持着国际化音乐路线。外加上孟庭苇、彭羚、林志炫等人良好的唱片品质,90年代末期索尼唱片大业已初具雏形。 <br/>  <br/>  索尼唱片在两千年之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辉煌期。不仅创造了F4的偶像神话,更不惜重金招兵买马,以时尚多元的风格全力打造SONY“顶级舰旗”,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两年间一举取得“阿尔发音乐”周杰伦和“银鱼音乐”王菲的唱片发行权,将华语乐坛两张绝对王牌收至帐下。目前索尼唱片,男歌手周杰伦、阿杜、王力宏、黎明、伍思凯、瘐澄庆实力偶像各有侧重,女歌手王菲、蔡依林、莫文蔚、李玟、新老兼具个性鲜明,偶像组合F4、可米小子更是紧贴年轻受众群。与其他大公司相比,索尼唱片胜在精兵强将,众多大牌的各自宣传也相当成功。资金雄厚,紧跟主流,音乐多元,市场明细,有的放矢便是索尼唱片的成功之处,也使他们成功站在了华语乐坛制高点的位置。 <br/>  <br/>  但索尼一向高价的唱片定位一直存在异议,不过对于以规模和歌手见长的索尼唱片而言,未来前景仍相当乐观。<br/>  <br/>  2.EMI百代唱片 <br/>  <br/>  代表艺人:林忆莲,陶矗箫亚轩,顺子,齐豫,刘若英,张宇,戴佩妮,江美琪,刘德华 <br/>  <br/>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又称百代唱片,成立于1897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国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决定强强联手,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简称EMI。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总部设在伦敦,在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1991年,英国Thorn-EMI集团以十亿美元将同属英籍之独立品牌维京唱片(Virgin Music)并入旗下,目前EMI拥有Captial,Apple,Virigin,Parlophone,Liberty,BlueNote等多个唱片品牌,是英国唱片业的龙头公司。 <br/>  <br/>  EMI在中国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EMI所收购的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国之所以称作“百代”,也正是这家法国公司Pathe的音译。而今天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当年在中国设立的这个分支机构。当年如雷贯耳的周旋,胡蝶,聂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进步音乐家均云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罗文从79年到93年一直是效力于EMI旗下。如今天王刘德华起步乐坛签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内地方面,早在90年代EMI就曾与那英、郑钧、解晓东等人签约。 <br/>  <br/>  在华语歌坛,从八九年十代开始,EMI就一直以音乐品质著称,有陈百强、张宇、巫启贤、彭羚等歌手。1996年EMI成功收购台湾本土著名的点将唱片,蔡琴、伍思凯、张清芳、优客李林的加入壮大了EMI百代唱片的实力。而EMI真正腾飞却是在90年代末期,97年EMI一方面以6000万港币签下产后复出的王菲,另一方面全力打造那英内地天后。两位天后的成功瞬间扭转了EMI缺少一线歌手的薄弱环节,大大提升了EMI百代在华语歌坛的地位。 <br/>  <br/>  两千年以后,Virigin维京音乐成为EMI其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之后维京音乐的总监姚谦跃升为EMI亚太区总经理,成为EMI发展的另一个转折点。林忆莲签约EMI推出《至少还有你》成功转型后,EMI便走着时尚化的音乐路线。彰显都市时尚质感的林忆莲、箫亚轩、B.A.D,创作歌手陶础⑺匙印⒄庞睿优质女声戴佩妮、江美琪、许茹芸、何韵诗等都是EMI旗下的艺人。2003年刘若英、齐豫加盟旗下,为EMI百代平添了几分人文气息。在2001年之后的几年,EMI在华语乐坛蒸蒸日上。 <br/>  <br/>  与“五大”的其他成员相比,个性突出的艺人,年轻的音乐定位以及层次分明的多元化方向,都使EMI在国际化方面走在了前列。但近两年EMI在箫亚轩、顺子、张宇等人身上,却暴露出了音乐乏术,后劲不足,宣传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乐坛成绩也难有突破。EMI旗下拥有如此众多素质良好可塑性强的歌手,相信只要打开思路扭转局面,未来应有不错表现。<br/>  <br/>  3.华纳唱片 <br/>  <br/>  代表歌手:张惠妹,那英,孙燕姿,郑秀文,郭富城,孙楠,FIR <br/>  <br/>  华纳唱片(Warner/Wea)集团是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原隶属于拥有好莱坞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时代杂志,财富杂志,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子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集团。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购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顺利进军唱片业。随后又分别于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两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华纳唱片集团(简称WEA)。近年来, Wea先后将法国Erato公司,德国Teldec公司,芬兰Finlandia公司收归帐下。2004年3月,时代华纳正式将旗下的华纳音乐集团以2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由前任环球(Universal)集团总裁小艾德加&amp;#12539;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领导的美国布隆夫曼投资集团,之后华纳音乐集团 (Warner Music Group, WMG)内部经历了巨大的人事动荡,公布了一系列重组措施。 <br/>  <br/>  2003年华纳唱片(华语)公司入主中文市场恰巧十年时间。1992年著名的台湾本土唱片公司飞碟被华纳控股,1993年华纳正式收购飞碟唱片,成立华纳台湾唱片公司,标志着华纳全面进军华语乐坛。虽然收购了飞碟唱片,原飞碟旗下歌手王杰、蔡琴、郭富成、姜育恒、叶倩文、苏芮、张雨生、陈百强、吕方、林忆莲的唱片版权也归于华纳,但华纳在90年代却发展的并不顺利。随着旗下歌手合约纷纷到期,整个华纳一度面临着郑秀文郭富城一王一后独撑大局的窘境。而90年代华纳唱片最值得圈点的则是,1995年将朱哲琴Dadawa成功的推向了世界市场,《阿姐鼓》在56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成为国际唱片史上第一张全球发行并且销量最高的中文唱片,在国际乐坛引起强烈反响。 <br/>  <br/>  华纳唱片的真正猛崛起始于2000年前后。在1998年周建辉新任华纳大中华区总经理之后,华纳代理了拥有梁咏琪、古巨基的EEI唱片的发行业务。另外,华纳把目光伸向了台湾和内地市场,在两地分别签下张惠妹、那英两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气小天后孙燕姿,加上郑秀文坐镇香港,构成了华纳独一无二的“天后宫”。此外,华纳主攻内地市场,与专营校园音乐的独立品牌“麦田音乐”和以专业演艺经管为理念的“普莱音乐”签约,两者成为华纳的加盟品牌。华纳麦田的朴树、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内地头号男女歌手孙楠、那英均招至麾下,无疑扩大了华纳的品牌内涵与内地影响力。 <br/>  <br/>  目前华纳除了“四大天后”(张惠妹,那英,孙燕姿,郑秀文)、“两大天王”(郭富城,孙楠)之外,还拥有蔡健雅、麻吉等艺人。华纳的成功,更多的是依托如云的大牌歌手抢占市场。凭借国际化推广的经验,各自独立的发展空间和相对固定的市场,避免了女歌手之间的顾此失彼。另外,华纳音乐还是以港台商业化的主流音乐为主,如何拓展单一的音乐形式,攻克男歌手领域的软肋,借以突破固有的大牌表象,却成为决定华纳未来发展的重头戏。<br/>  <br/>  <br/>  4.环球唱片 <br/>  <br/>  代表艺人:张学友,谭咏麟,李克勤,陈慧琳,许志安,陈慧娴 <br/>  <br/>  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是20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发行)集团。环球唱片的前身是宝丽金唱片(Polygram)。1972年由德国Polydor International(德国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国际业务名)与荷兰Phonogram(荷兰Philips唱片公司当时的名称)联合组建了Polygram,并先后在1961年和1980年将美国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和英国Decca唱片公司收归其下。20世纪90年代,Polygram又先后收购了美国A&amp;M公司,Motion公司,英国Island公司。1998年12月,加拿大Seagram公司将Polygram和原BMG旗下的Universal/MCA公司合并成为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组成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唱片帝国”,与BMG(贝图斯曼),EMI,Sony/CBS(索尼/哥伦比亚),Wea(时代华纳)并称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 。环球唱片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并拥有Polydor,MCA,Decca,Philips,Mercury,Island,Geffen,A&amp;M,Motown,Interscope,Dreamworks,Walt Disney等众多知名品牌。 <br/>  <br/>  华语流行乐坛,环球唱片拥有数量庞大的子公司,从香港的正东、新艺宝到台湾的WhatsMusic(上华唱片)、福茂唱片,悉数划归环球阵营。纵观七十至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不能不首先提到环球唱片的前身宝丽金唱片。香港宝丽金唱片成立于1971年,最早进驻华语市场,在亚太地区拔得头筹。从七十到九十年代,宝丽金旗下歌手有许冠杰、邓丽君、徐小凤、张学友、谭咏麟、黎明、陈慧娴、王菲(新艺宝)、张国荣、达明一派、陈慧琳(正东)、郑中基、黄耀明、陈晓东等,可以说宝丽金代表当年整个香港乐坛。 <br/>  <br/>  如今张学友、谭咏麟、李克勤、陈慧琳、许志安等老牌歌手是环球唱片的支柱,另外环球旗下艺人还包括陈晓东、张柏芝、2R、余文乐、麦浚龙等。但相比于当年的宝丽金无疑逊色不少,即使与其他几大唱片公司相比,世界唱片业龙头老大环球唱片在华语市场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一线歌手缺乏绝对的时代特性和号召力,充斥的二三线歌手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旗下公司的庞杂,艺人数量的众多,音乐理念的滞后,都使环球唱片形势颇为被动。 <br/>  <br/>  环球唱片入主内地较晚,2004年才正式致力内地娱乐事业的拓展。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环球唱片先后代理了广东几何音乐旗下张敬轩、与非门的海外发行权,借几何文化将环球唱片伸向内地版图。2004年3月,环球唱片亚太区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建立了以音乐为基础的新一代娱乐公司――上海上腾娱乐有限公司(SUM Entertainment),先期已注入启动资金高达1亿元人民币。环球唱片东南亚区总裁许智伟甚至表示:“未来环球要在中国内地推出的每张唱片的销量目标都将是1亿张。”不知环球唱片内地事业的启动能否改变目前严峻的现状,带动激活起整个唱片公司的良性运作,我们惟有静观其变…… <br/>  <br/>  <br/>  5 BMG唱片(注:现已经和索尼合并了) <br/>  <br/>  代表歌手:陈小春,彭佳慧,永邦,张惠春 <br/>  <br/>  BMG是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全称为Bertelsmann Music Group,是德国媒体巨人贝塔斯曼集团(Bertelsmann,世界第二传媒帝国,被誉为最具全球性的传媒公司)旗下的音乐业务子公司。贝塔斯曼于1835年由卡尔.贝图斯曼在德国创立,最初在图书业以出版圣经发迹,1958年首次涉足音乐领域,分别收购了德国与奥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两家唱片公司,1987年一举买下了美国著名的唱片大厂RCA,并且正式成立了贝图斯曼唱片集团(BMG)。BMG作为世界著名音乐集团,拥有阿日斯特唱片(Arista Records)、BMG加拿大(BMG Canada)、BMG阿瑞欧拉(BMG Ariola)等200多家子公司。 <br/>  <br/>  在华语乐坛,BMG于96、97年收购了台湾巨石(原属去吧石旗下)、香港艺能动音及日本FUN HOUSE唱片公司,在兼并收购浪潮中不断壮大。但同其他四大唱片公司相比,BMG的实力和艺人阵容往往并不十分抢眼。刘德华和梅艳芳曾经是BMG无可撼动的绝对王牌,堂娜、郑伊健、柯受良、徐若瑄、裘海正、钟汉良、游鸿明、周俊伟也先后效力其下。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吴宗宪的阿尔发唱片公司成功挖掘了周杰伦,BMG一时风光无限。但随着阿尔发唱片的拱手卖出,刘德华的New Melody Group制作公司收回BMG的宣传权和天后梅艳芳的病逝,BMG发展势头率受重创,旗下艺人则只有陈小春、彭佳慧、永邦、张惠春等人。当今乐坛的许多大牌当年均来自BMG,多年来BMG更像是一个跳板,却难于更进一步。公司整体实力、向心力、宣传的欠缺以及模糊的音乐定位都成为BMG发展的桎梏。 <br/>  <br/>  BMG于1996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进军内地歌坛,期间旗下艺人有丁薇、李泉、孙楠、林依轮、瞿颖等人。但随着李泉、林依轮过渡到BMG参与投资的NMG天中文化,其他歌手的跳槽淡出,BMG目前艺人主要有当家花旦丁薇和当家小生陈坤。<br/><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bgcolor="#f5f9fa" border="0"><tbody><tr><td><font color="#008000" size="-1"><br/><center></center></font></td></tr></tbody></table>
匿名  发表于 2006-8-4 17:07:21
<p>环球确实不行呀,</p><p>看看他们怎么对阿伦就够让人失望了!</p>
发表于 2006-8-4 1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p>接触过EMI,环球,华纳三个唱片公司。EMI的JJ最可爱很有耐心,华纳的办事速度恶慢,环球的也慢,而且还搞得我一头雾水。</p>
发表于 2006-8-4 18: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p>环球不行了,</p><p>看看他们怎么宣传阿伦就知道了!</p>
发表于 2006-8-4 19: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ALAN的公司
发表于 2006-8-9 0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环球没有多少动力啊,当然其他那几家也一样,没意思
发表于 2006-8-9 12: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些,偶一点也不了解?
发表于 2006-8-9 12: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宝记的年代值得怀念啊。
发表于 2006-8-9 1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买磁带的时候判断是不是正版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磁带盒上有没有把ALAN的公司写错,我见到D版多的是,有写EMI的,有写飞碟的,总之什么都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