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譚詠麟“你知我知”国际网络歌迷俱乐部

快捷导航
查看: 535|回复: 2
收起左侧

[轉帖]LP與CD之比較問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 2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這個問題,是音源發燒界永恒的話題。cd和lp的愛好者也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爭辯。我的觀點是,無所謂好不好,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只有喜歡不喜歡,是不可比較的。
??我本身自己就收集了幾千張cd,對于我來說,cd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唱片,cd是compact disk的縮寫,有占空間小的碟的含義。一張縮小了,可一只手指穿著放進機器的碟,便攜性是lp無法比擬的,但也由此我觀感里產生了它是玩具多于唱片的感覺,正如把一堆mp3都copy進一張碟里,你說它就可成為唱片了么?
??lp我們叫黑膠唱片,有些權威有些忌諱「黑」字,于是說這是不正規的說法。在下卻覺得這個叫法很直觀,很利于人們重新認識這一事物,很喜歡這個叫法,以下都用這個叫法。lp就是long play的縮寫,有人解作密紋唱片,ep就是extended play record,通常是45轉/分鐘的密紋唱片。外觀而言,黑膠唱片又比cd有更有欣賞性,一張封面設計優良的黑膠唱片,往往本身就是一張吸引感官的藝術品,一幅畫卷。??
??1、為什么cd會在上個世紀90年代取代黑膠而成為市場的主流呢?是因為它的音質勝于黑膠么?cd采用二進制數字式01的記錄方式,決定了其記錄的內容與模擬錄音的母帶有了本質性的差異。與母帶相比,任何一段錄音的信息量缺失都是必然的。就如一個模特與她的畫像,就算畫功如何之真切,也只是像真,并不是同一事物。而黑膠基本采用模擬的記錄形式,與模擬錄音母帶所記錄的內容是一致的,差別在于轉錄過程中的母帶與器材傳輸的損耗。就如同一人在不同時間內擺同一個姿勢一樣,是真實的重現。
??cd取代黑膠是在于商業社會買賣的規律。生產cd所需的成本估計就是塑料那幾分錢,而運輸占體積小,隨便賣幾十元,唱花了碟也不會跳線,利潤的驚人和消費者的接受性和可負擔性都是顯而易見的。黑膠大批量生產光壓銅模就已經有每張碟幾元的成本了,還沒計算聚乙烯原材料的成本,運輸又重又占地方,保存不好又容易損耗跳線,也賣幾十元的話,恐怕賺頭不大且消費者購買意欲不高。相比之下,黑膠必然在主流市場上被cd取代。??
??音質上,cd噪音小,信噪比大,也就是黑膠所謂的「爆豆聲」在cd上是絕跡的。
??而其他方面,我不愿比較。原因只有一個,cd因為不是原聲,于是錄音可經過音質的處理、隨意放大減小甚至修改;黑膠是原聲,經過剪接和信噪比調較,甚至早期立體聲頭版和一些母帶直錄,只剪接,不作其他修改,錄音的效果是如何,黑膠就很忠實地記錄下來。
??如果有人要用所謂同一個錄音的cd和黑膠來比較,那或者應用一個比喻:這是一個整容美女和一個原裝女人的較量,你喜歡哪個?釋隨尊便了。??
??2、黑膠和cd保存的比較
??cd在制作上,塑料上鍍上鋁或其他金屬,通常在2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金屬膜在光的作用下開始氧化直至徹底穿孔報廢。黑膠保存上,只要不受熱受壓,豎立放置,又不播放的話,基本無任何損耗。不怕光不怕水,隨手拿出一張黑膠唱片都有可能比你我老。??
??3、音樂發燒的路途上,我覺得應該怎么取舍?(有關翻版黑膠)
??或者應該先從收集的難易程度上做文章,cd基本上每張都是大量發行,甚至還有翻版,只要給得起錢,我相信沒什么碟是弄不到的。lp剛好相反,首先每一個版都有量的限制,翻版難度極大(我見過的翻版只有許冠杰的鬼馬雙星,當然,中國國內出版的任何境外作品,包括港臺歌手、古典音樂,如不是國內的演奏,則基本都是翻版了。這種翻版音質極差,基本上是用錄音帶來翻錄的,所用的壓模是鐵模,做工粗糙,毫無收藏價值。),而且經過年月的洗刷,碟本身不斷的損耗,幾十年后,完好的唱片已經越來越少了,「有錢不是萬能」這話用在lp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我一邊賣唱片,自己也一邊收集我認為有價值的唱片,可能到老的時候,每張都可能價值連城,這個大膽預測我喜歡。
??最缺乏表現力的音樂制品可能是磁帶了=》接著順手拿得到的就是mp3了=》稍微難點就是cd了=》lp又是更大一步,一條更少人走的路,愛音樂的你可能要孤芳自賞了=》母帶直錄式的開盤帶reel to reel,嘿嘿,這個東西會要命的,除非富可敵國吧。=》去聽現場的演繹(遺憾的是,已逝世的名字再不會出現在舞臺上了。)
发表于 2007-1-4 09: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el to reel
从头读了,什么时候给我讲讲胆机,我想配个价格适中的。
发表于 2007-1-4 1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不少,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