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币 元
积分1669
主题
回帖0
精华
阅读权限20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5 17: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广播音乐史话1
2007-08-06 22:09:19 来自: 隔壁在唱歌(窗头灯,从不介意梦在惊吓)
大陆最早的调频立体声是1987年上海的103.7.到88年就形成了两个阵营:外国音乐的<立体声之友>负责编辑冯秉友,编辑还有傅启人和陆明;另外一块就是国语流行乐<上录音乐万花筒>,负责编辑欧阳诚,编辑孙仲瑜,钟鸣,播音都是王丽.
当然,该频道里还有不少其他节目,主要出名的还有滕佳<点歌台>和星期广播音乐会每周一歌等.
我的第一篇乐评是1997年发表在<音乐爱好者>第5期上的<山丹丹与摇滚乐>,通过<信天游>和<一无所有>的典型来评析新的风向.这应该也是大陆关于"西北风"的第一篇文献(<人民日报>是88年4月份开始发类似的文字的.注意,当初能够发表流行音乐文字的媒介非常少.<解放日报>都是4个版面的.<音乐爱好者>是我当时可以找到的同类最有层次的杂志,88年后才有<音像世界>).
没想到此文被香港<大公报>等转载.也促成了我与香港专栏乐评人交流的欲望.(应该说,我当初收到香港乐评人黄志华乐评人抬头的名片时,是比较吃惊的.因为我第一次听说有乐评人这样的职业,后来我也就在大陆媒介引用这一称谓).我请他把香港87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录制给我...我当时懵懂搞不清电台的节目编辑的分工,通过朋友介绍给冯秉友,他邀请我去电台录了音,结果大概在7月份播出了这个专集节目-----这大概也是中国大陆的大众媒介,第一次系统地介绍香港年度当红流行金曲.(在这之前,一般都是电视剧红什么插曲大众就晓得什么香港歌,比如"上海滩",比如"万里长城永不倒"....)当电台飘出那个非常具有本土普通话气息的声音带出的那些好听粤语歌在校园流淌.那就是我献出的"童子"功...后来我似乎总是找不到电台的主持腔调,总像在插秧的泥土里吹过一阵风的文艺宣传队的感觉.那是后话.
后来我听说欧阳老师非常不乐意.因为播放香港歌曲是她的专利呵.怎么<立体声之友>也插这个脚?当初也没有"一国两制"说法.
我这个外人可是不知者不罪.
我从电台赚到了30元稿费.
ZT徐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