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譚詠麟“你知我知”国际网络歌迷俱乐部

快捷导航
查看: 2397|回复: 21
收起左侧

转贴:偏爱———谭咏麟歌坛传奇(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7 2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谭咏麟歌坛传奇
主题:偏爱(一)
    1952年8月23日,谭咏麟降生在香港一个退役的老球星家里。这位老球星 名叫谭江柏,在1932年奥运会时,当时的中国曾派出了一支足球队参赛,不过在长时间的跋涉重洋后,还未经过休息就迎战当时的足球强队英国队,很快就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当时这支中国队的主力名单里,就有谭江柏。壮志未酬的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他的衣钵,当上一名球星,在体育场上能得到万众的喝彩。可是他的希望只能实现一半:他的儿子的确有过在体育场得到万众喝彩的场面,但原因却是他的儿子是一名歌星。
   要说谭咏麟的歌唱生涯,就不能忽略温拿乐队。其实我第一次听温拿乐队的歌,并不算太晚,最早听到的是收录在《宝丽金89’精选》里的一首《温拿狂想曲》,这是一首大联唱形式的串烧歌,但卢东尼的编曲使这些歌串联起来丝毫不显有脱节的感觉,歌曲转换自然,而且基本上包括了温拿时期的名曲,象《Sha la la》《L-O-V-E》《曲中情》等等,所以留下的印象很好。但这毕竟只是一首歌来个一两句,并不能对他们的歌有多深的了解。可惜能买到的温拿的磁带或CD实在太少,尤其是谭咏麟单独发展以前的,所以只能就自己听过的少数几张精选辑(毕竟现在能听到的应该是他们当年的精华吧)和一些网站上的资料来说了。
     在谭咏麟等人组成温拿乐队之前,温拿乐队的几个成员(除了钟镇涛)还组过一个乐队:那就是1968年成立的失败者(Loosers)乐队。Loosers里除了后来继续在温拿的谭咏麟、陈友、彭健新、叶智强外,还有陈百祥、陈百燊兄弟(其实谭咏麟是稍后加入的)。在Loosers里,陈百祥是第一主唱,主要负责较狂野的歌曲的演绎,而谭咏麟是第二主唱,负责慢歌演绎。那时正是香港第一次band风潮时期,当时的乐队主要任务就是翻唱一些英文歌,Loosers也不例外,他们大多翻唱的是Beatles和Rolling Stone的歌。1970年,他们参加业余歌唱大赛,并得到冠军;在1971年的香港青年音乐节上,他们更是击败当时已经很走红的许冠杰组织的莲花乐队,赢得观众投票选出的“殿堂特别奖”, 并获得无线电台邀请,参与“Star Show”音乐节目的演出。就在Loosers乐队的前途一片曙光的时候,陈百祥、陈百燊兄弟因故离开了乐队,谭咏麟也不得不去新加坡读大学,失去了两个主唱,Loosers只好宣布解散。
     1973年底,由于感情原因和父亲生意上的失败,使得谭咏麟不得不提前辍学,返回香港。在香港,谭咏麟先是在捷成洋行做文化器材推销员。在一次推销乐器的过程,竟然又重逢了过去Loosers的一班老友。这时的陈友、彭健新、叶智强已经找到了一个叫梁柏涛的经理人,重组乐队,他们便力邀谭咏麟加盟,谭咏麟当然不会拒绝这个邀请。可能是觉得失败者这个名字不吉利,这次他们将乐队的名字定为:胜利者(Wynners),也就是温拿。不久,又找到钟镇涛和一个新加坡乐手Andrew加盟,Andrew不久后离队,“温拿五虎”的阵形稳定下来Wynners也是双主唱形式的,由谭咏麟、钟镇涛担任AB制主唱,并都还负责Keyboard,彭健新担任电吉他手,陈友担任鼓手,叶智强担任低音吉他。从温拿在1974年推出第一张细碟《Sunshine Lover》到1978年乐队解散,他们共推出10张大碟、14张细碟,并拍摄4部电影。从音乐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两个阶段,其实这两个阶段的转变也是香港歌坛发展的分水岭。
    在一开始,温拿基本上延续了Loosers的风格,翻唱英文歌,或者也有原创的英文歌。甚至着装上也是模仿Beatles或其他欧美乐队,长发墨镜松糕鞋。第一张《Sunshine Lover》(B-side 谭咏麟主唱《Would you laugh》便是如此, 并取得巨大成功,登上当年的十大唱片龙虎榜榜首。第二张细碟《Sha La La》( B-side 《Happy Birthday Sweet Sixteen》),在香港电台流行榜冠军位置上停 留三周。首张大碟《Listen to the Wynners》尚未推出,订购单便已超越5000张 (现在看来好象很少),并在当年的很多颁奖礼上被评为最佳唱片。还有后来两年 的《Love and other pieces》《Over and over》等等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当时的香港歌坛尤其是乐队,绝大多数都是进行这种翻唱,为什么温拿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呢?就我听过的几首歌来说,编曲清新是一个很大的特点,还有就是和音运用得很好。比如那首前两年突然又在内地流行起来的《Sha La La》,(内地流行的版本好象是一个外国乐队唱的,还有就是孙悦的《幸福快车》),还有就是《L-O-V-E》,这两首歌节奏欢快,背景音乐基本上就是鼓点和吉他,并不象后来的《Sha   La La》的版本里掺入很多电子乐,而且高潮部分的和音配合很好。另外,还有前卫的造型很受当时香港年轻人的喜爱(其实看过原来他们的唱片封套,觉得造型很难看,尤其是松糕鞋)。再就是Loosers留下的影响,73年底温拿刚成立,尚未推出任何唱片,就凭借人气获得当年的最佳乐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商业运作,一开始就签下大公司Polydor(宝丽金的前身),从第二张细碟开始就跳槽到无线电台,每周都有专门为他们开设的专栏“温拿狂想曲”“温拿周记”,并大播他们唱片的宣传片。(当时无线电台分管这块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沾)  到了1976年,经过许冠杰等人的努力,粤语已经日渐走上主流的地位。这时的  温拿乐队认准方向,很快跟上潮流,采用重新填词、找创作人为自己谱曲,并且自己创作多种方法并用。而一直力捧他们的黄沾更是借鉴国外乐队拍歌舞片的做法, 为他们拍摄了一部青春歌舞片《大家乐》,并适时推出《大家乐电影原声大碟》,取得了成功,很顺利的为他们转变风格铺平了道路。其实这时的温拿,唱的粤语歌类型,曲风上大多是和许冠杰的鬼马歌相仿的,不过没有对社会的讽刺,而是青春
欢快的歌曲,象嬉闹的《玩吓啦》《追赶跑跳碰》,所以也是有其独有的卖点。而到了末期,更有《曲中情》《今天我非常寂寞》这样不错的慢歌。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1978年,温拿的成员都已经从20出头的小青年长成了二十五六的大小伙了。 如果再这样青春欢快下去,无疑是不合适的,而且个人在音乐上的理解上都会有各自成熟的想法,乐队的解散是不可避免的。当阿B第一个被台湾一家电影公司看中,签约到台湾拍片去做琼瑶片中的白马王子的时候,温拿乐队和平解散了。彭健新、 陈友、叶智强先后离开无线,谭咏麟则留下来,签约拍摄无线长剧《天虹》,并担任一些栏目的客串主持。    温拿虽然解散,但他们留下了相约五年一聚的诺言,并一直实践着这个诺言。  这使得后来还有了《千载不变》《小岛梦》这些优秀的专辑,这是后话。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偏爱(二)
    离开温拿后,谭咏麟先是拍摄了李添胜监制的无线长剧《天虹》,并客串主持。但他觉得这样的发展太过缓慢,又看到老友钟镇涛在台湾拍电影很受欢迎,所以推掉了无线给他的两年合约,搭载着希望来到对他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的绿岛。
    虽然温拿从未唱过国语歌,从未在台湾发片,但由于港台文化上的相通性和当时的环境,以及当时已经有了很大名气的前温拿成员钟镇涛的影响,温拿还是为大多数关心娱乐的人所知的,作为温拿主唱的谭咏麟自然在许多人心中留有印象。所以片约很快就来。第一部电影就是名导演白景瑞的作品《忘忧草》(又名《爱的童话》),一部爱情轻喜剧, 而女主角更是当时和林青霞的“二林”中的林凤娇(后来成了成龙的妻子),谭咏麟在里面饰演一个没什么真本事但又假扮郁郁不得志的穷画家,追求林凤娇,最后当然是冰释前嫌,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电影取得不错成绩后,片约更是纷沓而来,永盛电影公司便与他签订了三年合约。这三年(1979年--1981年),谭咏麟的主要时间便是在台湾拍戏。 虽然这三年,他拍下来的戏不下二十部,但大多数仍延续《忘忧草》的戏路,形象都是那种看上去有点气质风度,但又带点傻气,而且总能碰上心软的美女的幸运男士,如《天生一对》《花伴舞春风》《俏皮俏冤家》等等。而女主角经常是林青霞、林凤娇、陈秋霞等台湾当红女演员。 在1981年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礼上,谭咏麟更是凭借《假如我是真的》夺得该年度最佳男主角大奖,不过这部电影有讽刺大陆官场之嫌,说得是一个大陆青年假扮高干子弟,到处受欢迎,并认识一个一直想升官的小官的女儿,(其实主线还是他和那个女儿的恋爱故事),所以一 直没有引进,到现在也没看过,也是我的一件憾事。金马奖的获得是对谭咏麟在台湾这三年在影坛上努力的最好评价,毕竟三年的时间没有白费。    虽然这三年,一共拍了20多部电影,产量非常高(当然大多都是小制作,也应该有不少滥片),但他仍然在这期间灌录了五张唱片,尤其是三张粤语专辑,取得不错成绩,为他以后专心在歌坛发展,并成为歌坛天皇巨星的地位奠定坚实基础。这五张唱片中,除了《忘不了您》在95年左右大陆变相引进过以外,别的都无缘听到专辑,只是在他以后的演唱会或一些精选集里零碎的听了一些。而两张在台湾歌林公司灌录的国语唱片,还是在去年才知道有的,在alan-tam.com更是被评为五星级稀罕物。
      1979年,就在温拿解散后的第二年,谭咏麟便在宝丽金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反斗星》。封面上的谭咏麟一脸活泼,里面收录的歌曲也多是节奏轻快,如主打歌《反斗星》《爱在阳光空气中》,除了这两首歌外,我听过得还有《唱一首好歌》和《孩儿》。《唱一首好歌》曾在97年的金曲回归演唱会上演唱过,并有他和关淑怡的合唱版本,是一首歌词比较积极的非情歌,而且在编曲形式上很有独到之处(不知道最初在专辑里是怎么编曲的)。而《孩儿》无疑是这张专辑里的最佳作品,即使在谭咏麟整个演唱生涯中,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歌,表达孝心的歌一般就很讨好,再加上简明的吉他伴奏和张弛有力的歌声,并借第三者的劝告表达出来。这首歌获得第一届CR SONG AWARD,是谭咏麟第一首得奖的个人作品。不过整张专辑看来,谭咏麟并没有走出温拿时的形象,没有明确自己的歌路,而且歌曲水平整体不高,只得到了金唱片,这是他唯一一张在香港发行没有获得白金唱片销量的唱片。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谭咏麟又继续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爱到你发狂》。在整体风格上仍然延续《反斗星》,不过在选曲质量上有所提高,所以销量上有所突破。主打歌《爱到你发狂》是一首很没有意义的快歌,歌词简单,曲调没有变化,应该算是谭咏麟几十张唱片里最失败的主打歌。倒是里面的另一首快歌《我爱DISCO QUEEN》更值得一听,尤其是后来收录在宝丽金出的合辑《舞池中》的混音版,更具动感。里面称得上优秀,仍然是几首慢歌,《莫说爱情重》获得了当年的CR SONG AWARD,《相识非偶然》也是经常在演唱会上唱起,还曾被张学友在其爱与交响乐演唱会翻唱过。还有一首《人生满希望》是首很好听的作品,不过我只听过凤姐的演绎版本,没听过alan的,也不知道谁的版本在前。另一首励志歌《成功需苦干》一般。 同年谭咏麟还在台湾推出他的第一张国语专辑《弹起来唱起来·寻找》,里面大多歌是翻唱前两张粤语专辑里的歌曲,并没有什么新意。 还有第二年推出的《你的凝望》也是大抵如此。而且也不知道当时谭咏麟的国语水平怎么样。
   《忘不了您》是谭咏麟在1981年推出的第三张粤语专辑。前两张大受欢迎的是节奏舒缓的情歌,敏锐的监制和他本人自然能够很快捕捉到这个信息,并确定以后的发展方向。这张专辑的整体水平自然是大上一台阶。事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偏爱(三)
           《忘不了您》在我看来是一张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专辑。里面的歌曲在演唱上仍显得不足,对于慢歌的处理表现得不够成熟,像《想将来》《情两牵》里面的拖音显然假声运用得不好;而快歌方面,一个是因为创作的关系,历风、泰迪罗宾等人创作的大多是80年代初期比较风行的轻快的作品,这样的歌曲造就了区瑞强这样的香港歌坛经典人物,但对于谭咏麟并不适合,像在《反斗星》中收录的《爱在阳光空气中》区瑞强也曾唱过(不知道谁的版本在前),但区瑞强纯净的声线演绎比谭咏麟更具有田野气息;再一个就是谭咏麟的演唱并不成熟,经常给人拖沓甚至“发喋”的感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天边一只雁》,其实从词曲方面都是不错的作品,拿给区瑞强去演绎也许更好。但从总体上看,这张专辑的水准大大超越了前两张粤语专辑,无论是歌曲的选择还是歌者的演唱水准。改编自五轮真弓作品的《忘不了您》是主打歌,也的确是最好听的一首歌,也是第一首标准的伦式情歌,钢琴独奏开场,深情的前段,旋律舒缓过渡到高潮,其实以后的他的不少经典作品都是这样的,如《一生中最爱》《痴心的废墟》等。由于这首歌的经典地位,已成为他的演唱会上必唱歌曲,尤其在1997年的金曲回归演唱会上,听起来更有一种莫名的沧桑感。《小风波》改自Air Supply的名曲《out of love》,大概算是他改编歌曲里原唱最著名的了,但这首翻唱歌本身却 名气不大。这张专辑被评为81年最佳唱片奖,主打歌《忘不了您》获得第三届CR SONG AWARD(商业电台金曲奖),里面的《想将来》获得当年十大 中文金曲,《天边一只雁》获得次年的十大劲歌金曲奖。
           1981年,谭咏麟与永盛电影公司合约到期,而此时台湾电影业陷入低潮,他便携着金马影帝的桂冠回到香港,全力发展他的歌唱事业。但由于他在台湾时电影方面取得的成功,使香港的电影公司很快找到了他,一回到香港,便与当时许氏兄弟、石天、麦嘉等人合营的新艺城电影公司签约而在音乐方面,谭咏麟继续和宝丽金合作。由于新艺城的主要作品是喜剧电影,并且聚集了当时堪称喜剧方面的编导演梦幻阵容,谭咏麟的戏路得到了全面改变。1982年起,谭咏麟在香港拍摄的电影多是这种类型,如《 爱人·女神》《小生怕怕》《少爷威威》,即使在新艺城时期以后,他的 电影也仍以喜剧片居多,如《黄飞鸿笑传》《富贵兵团》等。而这些电影中的主题曲插曲也大多由他本人演唱,唱出了不少传唱一时的名曲。
发表于 2007-1-7 21: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是你写的吗,怎么没有听说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人·女神》是他返港后的第一部电影,同时在1982年4月,也推出了同名专辑《爱人·女神》。由于返港后,谭咏麟一直忙于电影拍摄,在演唱上并未投入全部精力,而这张专辑的推出从一定意义上只是应景作,所以只是基本保持了上一张的水准,并未有太大突破,虽然歌曲的选择比《忘不了您》更加成功,但可惜的是谭咏麟的演唱技巧进步不大,《雨丝·情愁》这首也是改编自五轮真弓的作品,无疑是里面最成功的作品,简单的吉他伴奏,清脆的雨滴音效,还有谭咏麟深情演唱,将一个雨夜中独立在窗外缅怀失去的爱的男人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柔柔河畔》《无法不想你》《离别酒》也是专辑中的值得一听再听的作品,《将军抽车》则属于带有寓意的歌,节奏轻快但可听性不强。主打歌《爱人·女神》诙谐幽默,也许配着电影效果更好,据说当年这歌红极一时,传唱大街小巷,连当时最红的邓丽君在节目中也被观众点唱这首歌,这首歌入选当年商业电台金曲奖,而《雨丝·情愁》则获得十大中文金曲。
     同年11月,谭咏麟推出第一张精选集《精装谭咏麟》,里面收录两首新歌《小生怕怕》《暂别》(和雷安娜合唱),其余则是前四张专辑歌曲的精选。这时的香港歌坛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候,宝丽金的“双杰”中许冠杰在青年中的受欢迎程度明显下降,而主要唱武侠影视主题曲的关正杰随着当时武侠风潮的没落而跟着没落,宝丽金开始充分注意到谭咏麟的实力。根据前几张专辑的反响,他已经具备了向整个香港歌坛挑战的实力了。于是公司给他配备了优秀的制作人关维麟、叶广权,这两人以后为他制作了几乎所有专辑,并组织了香港当时最好的词曲作者为他写歌,并根据谭咏麟的特点,为他明确了风格:抒情忧郁、爱意真挚而又表现出沧桑感(当时他已经30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4月19日,经过全新打造后的谭咏麟推出了全新专辑《春……迟来的春天》。大碟封套上,谭咏麟头戴白色礼帽,双手抱在胸前,信心十足的望着前方,旁边写着个大大的“春”字。的确,年过30的他方才真正攀登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这个春天来的不可谓不迟。主打歌《迟来的春天》固然是不错的,并同时入选当年十大劲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和CR SONG AWARD,然而最优秀的当属《幻影》--这首我的最爱.《幻影》是谭咏麟当年主演的电影《阴阳错》(一部人鬼情未了类型的浪漫爱情片)的主题曲。一片风沙声扫过耳边,然后在寂静中响起Ala的歌声:“怎去开始解释这段情……”,钢琴声渐起,在错落有致的起伏,歌曲自然过渡到高潮:“幻象似的爱情,埋藏我心深处”,最后在反复吟唱中结束。整歌一气呵成,深情却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而最值得称道是 谭咏麟的演唱,我觉得这是谭咏麟唱功走向颠峰的开山之作,而在97年演唱会上,这首歌经过重新编曲,谭咏麟的声线又明显在高音部分有打颤的感觉,听来就没那么舒服了。林敏怡的曲也的确是上乘之作,以及他弟弟林敏骢的词也写得甚是动人。以后在谭咏麟的歌曲词曲名单中,这两人的名字经常出现。这首歌在当时排行榜首位置占据五周,并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奖。这张专辑里的其他歌曲如《小珊瑚》《我心只有您》也是不错的慢歌,《少爷威威》《天降财神》则延续了《爱人·女神》这样的诙谐幽默的风格,而且同样也都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事业的春天在1983年来临,然而真正使谭咏麟走到事业的颠峰,成为香港歌坛乃至华语歌坛一代巨星,还是84年到85年初连续推出的“爱情三部曲”。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偏爱(四)
      1984年是谭咏麟最成功的一年,也是香港歌坛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谭咏麟连续推出两张极其成功的唱片,而香港歌坛也真正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以谭咏麟为代表的第二代歌手占据了唱片的主要市场,也占据了年终颁奖礼上的主要奖项。1984年2月1日,《雾之恋》发行。首先在形象上,第一次完全摆脱了以前的顽皮神色,而转为体现着难以抹去的沧桑和忧郁。里面的歌也减少了像《天边一只雁》《爱人·女神》这样的诙谐式的歌,而由忧伤的情歌为大多数,并辅以《火一般眼波》《创造命运》这样的快歌(但这首歌还并没有确定他以后的快歌路线,只是较之以前像《爱到你发狂》这样的歌无论是歌曲本身或是演唱技巧上都有所进步)。专辑中最好听的歌当属主打歌《雾之恋》,一首翻唱作品。迷雾般的伴奏,从平静的前段直接过渡到澎湃的高潮,显示爱情的波折迷离。虽然《傲骨》比起《雾之恋》来要稍逊,但其意义却重大了许多,这是谭咏麟第一次作曲的作品,(其实他的第一个曲作是《精工体育》,是首单曲,作于1982年,但没有正式发行,在《爱人·女神》中他还有首词作《无法不想你》,至于Wynners时期他有没有创作就不得而知了。)而且第一次的作品这么令人满意,而他以前几乎没唱过的这种充满壮志的歌,就是向雪怀的词功力显得差了点,太过直白,没营造出丝毫意境,尤其是最后一句:讨厌加讨厌,更是让人听来不爽。
      《爱的替身》和《雾之恋》一样,也是出自铃木之手。《午夜丽人》是周启生的早期作品,虽然比起他后来给自己的《浅草妖姬》《天使魔鬼混合体》少了很多迷欢色彩,即使比起后来给谭咏麟写的《Elaine》也要差不少,但还是体现出了一些他自己的特色。《创造命运》是名导演黄百鸣(就是《家有喜事》里的老大)作曲,估计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爱是这样甜》很有意思,不仅是歌本身,而且还有词曲编曲,三个人分别叫卢国沾、卢冠廷、卢东尼,都各自在这三个方面算是顶级的人物,把这三卢集合在一起的作品,估计也就只这一个了。火一般眼波》和《但愿不改变》曾在95年被收录在内地引进的《独一无二》专辑(内地引进的版本改名《情在雪天》),其中《但愿不改变》是李寿全的作品,不过听来一般。剩下的两首歌,《爱火》是与张淑玲(就听过她这半首歌)合唱,《亮了红灯》在谭咏麟的情歌当中显得太过普通了,听了很多遍但还是没留下印象。还有首歌则是上一专辑中的《幻影》,由于没听过专辑,不知道版本上有何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年7月27日,《爱的根源》推出。在唱片海报用了四个字进行宣传:万众期待。事实上,这张专辑的确是值得期待的。《爱的根源》《爱在深秋》《夏日寒风》《谁可改变》都可称为谭咏麟的经典名曲,从专辑质量上,这张专辑我觉得是最优秀的。陈斐立作曲的《爱的根源》在去年的二十年二十首金曲评选中名列榜首,翻唱自韩国曲的《爱在深秋》可以算是谭咏麟流行程度非常高的一首歌,这两首的演绎,我觉得也最具伦式情歌的味道,而且都很体现谭咏麟富有磁性的嗓音。《谁可改变》是有着香港歌坛教父地位的顾嘉辉的作品,顾嘉辉给谭咏麟写的不多,而且在这之前的都无法体现顾的水平,也就是这首和后来收录在《暴风女神》中的《楚河汉界》不错,而最好的则又是这首《谁可改变》了,这首歌也并非顾嘉辉大多作品中的那种大气豪壮的风格,却是深情款款,无可奈何。《酒红色的心》是日本大牌创作高手玉置浩二的作品,玉置浩二的作品多次被香港歌手翻唱,如我最喜欢的张学友的歌《李香兰》,李克勤的《一千零一夜》等等,但这首歌却又不同于《李香兰》那样的深情,而是带着爵士乐的味道,又有点慵懒,让人觉得是半醉之后的吟唱。这张专辑最值得一提的并非慢歌,而是快歌。以前谭咏麟的快歌要么就是带着俏皮欢快的歌,像《小生怕怕》《反斗星》,要么就是一直干喊着冲冲冲的旋律上口但太过简单,像《爱到你发狂》《精工体育》,放在专辑中有时候甚至给人凑数之嫌。不过也有可能当时流行这个,而更大的可能应该是公司给谭咏麟的形象定位不明确,总脱离不了温拿时期给人青春气息的形象,像《爱人·女神》《爱到你发狂》还都当过主打歌,但到了《雾之恋》之后,已经完全明确要走的路线是忧伤的情歌为主,因此在《雾之恋》中大大减少了慢歌的比例。
    可是想真正成为巨星,风格就不能太过单一,快歌这一类型在一张优秀的专辑中是不能缺少的。这一问题很快就在《爱的根源》中得到了解决,《夏日寒风》《捕风的汉子》这两首歌的出现为谭咏麟的快歌明确了路线,走这种强劲的舞曲风格。并且,谭咏麟找到了一个能写出很适合自己翻唱的歌的曲作者:芹泽广明,也就是《夏日寒风》的曲作者,以至于接下来的两张专辑的主打歌都是他的作品,不过到《暴风女神》显得有点过滥了。      1984年无疑是谭咏麟第一个丰收年。每一季度的季选上,他都至少有两首歌入围,而年度十大金曲的候选歌曲40首中他一人独占10首,在年终的各大颁奖典礼上,他都是满载而归。《爱的根源》《爱在深秋》获得十大中文金曲,《爱的根源》《幻影》《爱在深秋》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雾之恋》获得商业电台金曲奖;专辑《雾之恋》获得全年最佳大碟,《爱的根源》为当年唱片销量冠军。而谭咏麟则得到了十大中文金曲评选的最佳男歌星,以及十大劲歌金曲评选的最受欢迎男歌手,这两个奖项的获得说明了谭咏麟已经不可改变的走到了当时香港歌坛的一哥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初的颁奖礼上的丰收并没有让谭咏麟陶醉于成功之中,没过几个月,新专辑《爱情陷阱》推出。这张专辑一改前几张以慢歌为主打歌,而是重新又以快歌作为主打歌,但快歌质量明显提高。不过,专辑中的歌曲仍以慢歌为主。《爱情陷阱》延续了上张专辑中《夏日寒风》的成功,继续改编了芹泽广明的作品。在很多演唱会,谭咏麟都喜欢将这首歌和《夏日寒风》连起来唱,不过的确这两首歌节奏、旋律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全场同时高呼“这陷阱,这陷阱,这陷阱,偏我遇上”和“狂呼我空虚,空虚”的场面经常成为谭咏麟演唱会高潮。《火美人》是一首编曲上风格诡异的快歌,原唱是韩国80年代著名的音乐人赵容弼,也是被谭咏麟多次翻唱的歌手,这个版本的编曲显得节奏太过拖沓,而在后来推出的Remi版中更显得强劲。《此刻你在何处》也是芹泽广明的作品,但属于中板节奏的歌,曲调上很有一种无奈的落寞意境,这种风格的歌在谭咏麟的早期作品大概只有《酒红色的心》和这首了。
      专辑中的慢歌虽然到现在好象已经不为大多人所知了,但可听性还是很高的,并不比他的名曲《爱在深秋》等差多少。尤其是第二主打歌《幸运星》,这首歌由杨云骠作曲,向雪怀作词,从我的理解看,这首歌应该是献给他的女友莎莉的(关于他的私生活以后再说),这首歌的成功主要还是曲调的优美,但杨云骠的作品除了也收录在这张专辑里的一首很无聊的歌《恭喜发财》外就再也没有见过了,也是奇怪,像这样的创作人还有《爱的根源》的作曲陈斐立,陈百强的《念亲恩》的词曲作者杨继兴。这首歌曾在1987年的再续浪漫上演唱,当时全场灯光熄灭,首先是一段谭咏麟的独白(粤语,我听不大懂),大意是感谢莎莉多年来幕后的支持,然后这首歌的音乐响起,然后转换画面,台下一个女的正在偷泣(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莎莉)。还有两首改自铃木的歌曲也是很悠扬的慢歌《最爱的你》和《雨夜的浪漫》,都是适合晚上独自倾听的情歌。再就是林敏怡林敏骢兄弟的作品《情(是永愿着迷)》,和《幻影》一样的凄迷。专辑中有五首歌是电影的主题曲或插曲,其中《情(是永愿着迷)》和《此刻你在何处》是电影《花仔多情》的插曲,但和剧情关系不大。剩下的三首放在专辑中,我实在觉得有点破坏专辑的整体性,降低了专辑的水准(幸好有其他的歌的弥补)。《花仔世界》没什么可听的,《恭喜发财》也许是因为这张专辑发行在农历新年期间,放进去说不定能刺激当时的销量,不过忘记了专辑的经典性(毕竟是商业社会下的唱片业啊)。而电影《恭喜发财》的插曲《我爱世界》是谭咏麟和一个小孩合唱,有些新意,我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很好,但放在《爱情陷阱》《火美人》这些歌当中总显得不伦不类。
   《雾之恋》《爱的根源》《爱情陷阱》这三张连续推出的专辑奠定并巩固了谭咏麟的巨星地位,被称为他反应成功足迹的“爱情三部曲”。在99年香港评选的过去20年的20张最佳专辑时,这三张专辑同时入选。环球(前身即为宝丽金)为纪念这三张专辑发行15周年,还特地组织旗下的歌手推出了一张纪念专辑《谁可改变》,由众歌手分别翻唱这三张专辑中的佳作,其中谭咏麟和张国荣这一对当时的“冤家”合唱了《雾之恋/幻影》。
     1985年七月十日,谭咏麟带着这三张专辑的成功,在香港体育馆举办了85超白金演唱会。虽然这1981年,谭咏麟已经成功的举行了个人演唱会,但这次的效应却比以前狂热许多。虽然那年夏天香港的气温颇高,但歌迷的情绪却不断上升。这次热潮一直持续了20天,令谭咏麟打破了当时香港歌星个唱场次的最高记录。在这之前,其实香港歌坛开个人演唱会的并不多,而能连开六、七场的少之又少,从谭咏麟开始,才兴起歌星开个唱的潮流,到现在如果哪个歌星连演唱会都没有开过,或者只连开个三、四场,已经是没有实力的表现了。后来,徐小凤曾在88年连开33年,谭咏麟也曾在87年连开了38场,不过最高记录当属歌神许冠杰 的90情怀告别演唱会,连开了40多场。谭咏麟并不只是限于本港的发展,在84年6月,他就东渡扶桑,在东京举办了“84和平女神之声”的个人演唱会,并推出日文大碟《夏日寒风》,此后他在日本市场的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先后推出了四张日文大碟,六张细碟,并在90年参加代表日本歌坛最高水准的红白大赛。1985年的上半年,谭咏麟的发展一切顺利,仿佛已经处在一个至尊无上的地位,但实际上要在风云多变的歌坛长期站稳脚跟,不是自己一个人或者说和制作人一起能左右的了。下半年的《暴风女神》便显示出了一点颓势,而当时的另一大公司华星唱片的一个歌手正在很快成长起来,蓄势待发。
      主题:偏爱(五)
           演唱会的大获成功后,谭咏麟乘胜追击,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打造,85年的第二张专辑《暴风女神》在下半年推出。也许是因为《夏日寒风》《爱情陷阱》这两首取得的巨大成功,谭咏麟在这张专辑中大肆的改编芹泽广明的作品,在总共11首歌曲中,芹泽广明的作品竟然占据了六首,然而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再加上两首改编赵容弼的作品,剩下只有三首原创,比起前面的三张专辑,很明显得给人一种急功近利的感觉,也很自然的降低了专辑的水准。
      主打歌《暴风女神》延续了上面说到的芹泽广明的前两首作品的风格,但更为动听,的确能给人暴风般的感觉。特别是高潮阶段, 谭咏麟不停顿的连唱,配着仿佛是一阵阵风扫过的音效,而后来出过的一个Remix版当中,这首歌更是长达10分钟,听起来很是过瘾。 最后那一句:Lorelei,听起来也很是让人动容。这首歌也是他和成龙合演的电影《飞鹰行动之龙兄虎弟》的主题曲。而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朋友》是这部电影的插曲,同样也是芹泽广明的作品。歌名叫《朋友》的歌很多,周华健、无印良品、臧天朔都曾经有过这个名字的作品,但风格各异。就我的感觉而言,最豪情的是臧天朔的,最忧情的是无印良品的,最动情的是周华健的,而最深情的则是Alan的版本。这是谭咏麟改编芹泽广明的作品中仅有的几首好听的慢歌之一(虽然芹泽写快歌很照,但慢歌水平的确一般,而他的一些中板歌更是不照),而且这首的确很好。向雪怀的词写得也不错,在他给谭咏麟写的那么多词中算是上乘。这首歌前面很舒缓,仿佛歌者正在仰视星河,缅怀旧事,高潮却是节奏紧凑,犹如情感一时突然迸发,而到最后一句“朋友……”更是给人一种将情感宣泄得痛快淋漓的感觉。 剩下的四首芹泽广明的作品,《命途战士》《午夜骑士》是两首比较一般的快节奏歌曲,主要是在曲调上太过简单,没有什么起伏,甚至给人在念歌词的感觉。《世外情》《你要等我》则是两首慢歌,《世外情》总体太过平淡,而《你要等我》则要动听些,是描述机场别离后,歌者在飞机上的离愁别绪,歌词的主题不错,但词作者向雪怀(又是他)的刻画却太过肤浅,而且曲调上有些拖沓, 不过这还好,比较适度,不算很过,曾经还听过这首歌的另一个版本,竟然长达七分钟,中间的过门就几下简单的旋律,足足“过”了三分钟,实在佩服那个编配者。两首赵容弼的作品分别是《编织》和《冬之寒号》,从谭咏麟翻唱的几首作品来看,赵容弼应该是个很不错的创作人。他的作品曲调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听前面很难想到后面会发展如何。《编织》里我最喜欢那句反复两遍的“算了!我面对!”,仿佛能看穿一个失恋者痛下这个坚定的决心时的无奈心理。《冬之寒号》是我很喜欢的谭咏麟作品之一,虽然我看过很多伦迷的评论中显得好象不怎么喜欢这首歌。这首歌的作词是谭咏麟本人,不过歌词很短, 后面都是“嗨呀嗨呀”的,让人觉得有偷工减料之嫌,但我觉得这么长的歌词足够了,因为后面的呼号才是歌曲的主体,前面只是交代了呼号的原因,而且后面的“嗨呀”更是体现谭咏麟唱功的高超。 所以我觉得这首歌是一种实力和美感的交汇。 《问》是谭咏麟的老搭档蔡国权--我很喜欢的一个音乐人, 代表作《顺流,逆流》《不装饰你的梦》应该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作品了,--的作品,蔡国权和谭咏麟的第一次合作在《迟来的春天》中,当时他们合唱了一首《风中劲草》,而直到2000年底谭咏麟的新专辑中依然能看到蔡国权的名字。这首《问》比较一般,不多说了。《楚河汉界》则是元老级的人物顾嘉辉的作品,一贯的大气豪迈风格,很典型的香港古装电视剧的主题曲类型的歌。《吻别》(和张学友的那首著名歌曲除了歌名相同以外没有什么联系)则是隐藏在专辑之中一首最容易被埋没的好歌,林敏怡作曲,文井一作词,感觉是《幻影》《情(是永愿着迷)》的延续,一样的动听,一样的凄迷,个人感觉比张学友的《吻别》更能体现吻别时的伤感场面,虽然我没经历过的场面。
      1985年仍是谭咏麟辉煌的一年,各大颁奖礼的仪式上,他总是除了司仪以外上台下台最多的一个人。《爱情陷阱》获得商业电台金曲奖;《爱情陷阱》《雨夜的浪漫》获得十大中文金曲;《爱情陷阱》《雨夜的浪漫》《幸运星》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奖,其中《爱情陷阱》更是同时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奖的金奖。在 香港电台举办的“1985年第2届娱乐圈十大当红人物选举,阿伦再次蝉联榜首。而且投他的选票共有2万6千8百多票,占投票数的94%以上,今人惊叹不已。
      整体来看,《暴风女神》专辑水准较之前面辉煌的三部曲有所下降,而且也受到不少媒体评论的批评,从年终的奖项评选中就可以看出,获奖的几乎都是因为《爱情陷阱》专辑,但由于属于趁热打铁,所以在销量上是大获成功,商业上的运作是成功的。可是,总是靠着前几张专辑的成功是无法继续朝更高发展的,简单靠这种商业宣传和抓住市场契机,也许能保持几年这样骄人的销量,但无法长期这么顺利,何况歌坛永远都不会是静止的,新人的出现往往是没有预兆的。求新求变,无疑是长葆生机的最佳出路。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多改编还是多创作,改编无疑会缩短制作周期,而且也省事许多,但《暴风女神》专辑受到的许多严厉批评不能不引起注意,而且作为当时歌坛旗帜式人物的谭咏麟也有责任多鼓励本地的创作人和带头创作。这也是以后谭咏麟专辑发展的一个变化。
      《暴风女神》专辑所受到的批评使谭咏麟和他的制作人们必须更认真的对待下一张专辑。因此直到1986年8月份,新专辑《第一滴泪》才面市。不过虽然上半年谭咏麟没有新歌,但每季的季选上, 谭咏麟仍从不会空手而归,《朋友》《吻别》和《编织》相继名列其中,使人不得不惊叹他当时的风光。而在这期间,他还录制了日文专辑和三首英文单曲。
发表于 2007-1-7 21: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好深动呀
发表于 2007-1-7 21: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这个我喜欢!
我看过一半,现在可以好好静心看看了撒!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谭咏麟吃着海南鸡饭“走天下”

在香港,谭咏麟喜食的“正斗云吞面”也是香港人最爱的美食之一,据说它是香港唯一的用手工轧制的面条,筋道爽滑。云吞由半肥瘦猪肉和中虾以三七分量制成,配以用大地鱼、虾子、猪骨等熬成的汤底,鲜甜清恪L赖拙?挥梅锤椿毓?尤龋?惶熘?诘脑仆堂妫?露任兜阑?久挥胁畋穑?淙蛔龅氖瞧匠J澄铮??夥菥?绿?龋?美咸烦晌??页?汀?

  除了懂吃,谭咏麟对自己的厨艺也颇得意。算起来,在新加坡念书时,老谭学到地道的海南鸡饭,最拿得出手。

  米很重要,一定要加蒜炒过,然后加鸡汤、盐和香兰叶煮饭;鸡最好重两公斤,这样的鸡才够肥,够油分,煮出来的鸡肉和鸡饭特别香滑,不会有涩涩的口感;蘸料辣椒酱也要精心调配,谭咏麟会亲自采购小辣椒捣鼓一番,最后往自制的辣椒酱里倒入滚热鸡汤,淋上柠檬汁就大功告成。

  看到记者拼命往本子上写字,老谭关切地问:“记下来了吗?我再讲一下,米要先炒过,鸡汤煮到一半的时候加米……”俨然一个老师傅传授独门心法口诀,不过老师傅正经了一会儿立马“露馅”,“以后你嫁了人,也可以做来给老公吃,就说是谭咏麟教的,哈哈……”

  问他有没有别的手艺,他想了好半天。

  “不会只用一道海南鸡饭‘打天下’吧?”记者问。

  “对啦,朋友都说只吃这一道就够啦,我也就不用学别的菜了。”
发表于 2007-1-8 0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老的帖子了,很就以前你知我知就连载过的,还是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